在景区开设罗森便利店时,选品和定价策略需结合游客需求、消费场景和景区特性,以下为具体建议:
一、选品策略:聚焦游客核心需求
高频需求品类优先
即食食品:饭团、三明治、关东煮、包子等便携热食;景区游览时间紧凑,这类商品需求量大。
饮品:小瓶装水、运动饮料、冰镇果汁(夏季)、热饮(冬季),注意冷藏与常温搭配。
零食:独立包装的巧克力、坚果、饼干等耐储存且易携带的商品。
应急用品:创可贴、湿巾、防晒霜、雨衣/遮阳帽(根据景区气候调整)。
突出景区特色
联名商品:与景区IP合作推出限定款(如主题包装的矿泉水、零食)。
本地特产:小型包装的当地特色食品或手工艺品(如景区纪念徽章、明信片),提升溢价空间。
控制SKU数量
景区店面积有限,优选周转率高的商品,避免库存积压。例如:减少长尾商品(如小众饮料),增加畅销品备货量。
二、定价策略:平衡利润与游客接受度
差异化定价
基础商品(如水、面包):价格与市区门店持平或略高(10%-20%),维持品牌形象。
高需求商品(如冰镇饮料、热食):可溢价20%-30%,因游客对便利性敏感。
特色商品(如景区联名款):溢价空间可达50%以上,突出稀缺性。
心理定价技巧
多用「9.9元」「19元」等尾数定价,降低游客支付痛感。
捆绑销售:如「矿泉水+面包组合价」「防晒霜+湿巾套装」,提升客单价。
动态调整
旺季(节假日/周末):适当调高热门商品价格,但需符合当地物价规定。
淡季:推出特价套餐(如咖啡+三明治折扣),吸引本地客群。
三、其他关键细节
陈列优化
入口处摆放高价高毛利商品(如特色冰淇淋、文创产品)。
收银台附近放置冲动消费品(如口香糖、迷你充电宝)。
供应链管理
与景区协调补货时间(如避开游客高峰时段)。
备足应急商品(如雨天提前储备雨具)。
数据驱动
分析销售数据,淘汰低效商品(如周销量<5件的商品)。
参考同类景区便利店(如7-11、全家)的定价,保持竞争力。
平均早签约1-2个月